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案件快报 -> 案件快报

好心帮忙却被玻璃砸伤, 谁来为这场意外买单?

  发布时间:2025-06-17 17:09:22


    好心帮忙却被玻璃砸伤,被帮工人、承揽人、供货商,究竟谁该为这场意外买单?请看武陟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义务帮工人受害责任纠纷案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基本案情

    被告刘某乙因房屋需要装修,将窗户安装承包给被告李某某,由李某某联系被告A公司的员工及股东张某某定制窗户玻璃,并安排吊车吊运。2022年5月21日,张某某将玻璃送到刘某乙家门口,由于玻璃尺寸较大,安装时需要多人抬玻璃,刘某乙便联系了刘某甲来家里帮忙。当刘某乙和张某某在运输车上将玻璃挡杆去掉,准备戴手套抬玻璃吊装时,车上装的十三块玻璃突然发生侧翻,将在车下等待帮忙的刘某甲砸伤,导致其身体多处受伤。经鉴定,刘某甲的伤残等级鉴定为九级伤残。事故发生后,刘某乙向刘某甲支付了各项赔偿款项8.74万元。

    刘某乙认为,A公司是玻璃的制作方,该公司及其股东张某某应共同承担赔偿责任。

    李某某认为,刘某甲与李某某之间不存在义务帮工关系。事故发生在玻璃交付之前,李某某未在现场,自己在该事故中没有过错。刘某乙联系刘某甲是帮其安装玻璃,卸玻璃已超出帮工范围,且刘某乙与张某某的操作存在重大过错,应承担责任。

    张某某、A公司认为,原告与张某某、A公司之间不存在帮工与被帮工的关系。张某某、A公司只负责送货,卸货的责任方是李某某,故不应该承担责任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法院判决

    法院审理后认为,本案法律关系为刘某甲与刘某乙、李某某之间的义务帮工关系。刘某甲系刘某乙、李某某的义务帮工人,刘某乙为被帮工人,李某某为承揽方,A公司为制作方。根据本案查明的事实,综合各方的过错程度,刘某甲自行承担10%的责任,刘某乙、李某某、A公司共同承担剩余90%的责任,其中李某某承担30%,刘某乙承担25%,A公司承担45%。经核算,刘某甲的合理损失为医疗费、残疾赔偿金、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合计38.7万元。事故发生后,因刘某乙已赔付过,无需再行赔付。根据各被告责任比例,法院判决李某某赔偿刘某甲10.46万元,A公司赔偿刘某甲15.7万元。

    判决后,李某某、A公司提起上诉,二审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法官说法

    在义务帮工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,需依据各方过错与法律关系确定责任。本案中,刘某甲在为刘某乙、李某某义务帮工装卸玻璃时受伤,责任划分可从三方面解读。

    一、义务帮工双方的注意义务。刘某甲与刘某乙、李某某形成义务帮工关系。该关系以帮工人自愿无偿提供劳务为特征,虽无直接经济对价,但双方仍需尽到合理安全注意义务。刘某甲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,未规避玻璃下方的危险区域,未尽到自身安全注意义务,需自担部分责任;刘某乙作为被帮工人,在玻璃侧翻时处于运输车上且实施了卸下挡杆的行为,未能有效防止玻璃侧翻,其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,需承担相应责任。

    二、制作方的责任。张某某作为A公司员工及股东,其玻璃运输、装卸等属于职务行为范畴。根据民法典规定,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,由用人单位担责。张某某作为专业从业者,对卸下挡杆后玻璃侧翻的风险应有高于常人的预见能力,却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,存在过错。因其行为利益归属于公司,故相应责任由公司承担。

    三、承揽方的责任。李某某作为窗户承揽方,负责玻璃预订、采购、运输及吊装协调,是刘某甲帮工的实际受益方。其在玻璃装卸过程中,未与张某某就安全事项达成有效协调,导致风险未及时排除,最终引发事故。李某某的过错不仅体现在对帮工活动的管理疏失,更在于未履行承揽关系中的安全协调义务,因此需承担相应责任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法条链接

   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第五条规定: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,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;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,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,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。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因第三人的行为遭受人身损害的,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,也有权请求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。被帮工人补偿后,可以向第三人追偿。

(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  )

责任编辑:金雪雯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 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