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案件快报 -> 案件快报

一时贪念起,三名“工具人”转移电诈资金锒铛入狱!

  发布时间:2025-07-23 17:48:24


    当今网络时代,电信诈骗的“黑手”无孔不入,而有些人因一时贪念,竟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。三名男子明知是违法犯罪资金,仍帮助电诈分子转移赃款,最终均锒铛入狱。请看武陟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这起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基本案情

    2024年7月,卢某正想着怎么赚“快钱”,一个“商机” 悄然降临。“上线” 找到他,提出让他提供银行卡用于收取诈骗资金并转移,事成后将给予报酬。被金钱冲昏头脑的卢某,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。为扩大“业务”,卢某在某APP上创建群聊,四处拉人入群。周某和陆某偶然间进入了卢某的群聊,三人依照“上线”指示,分别将银行卡信息发到某APP群聊内,帮助其“上线”收取电信诈骗资金,后以提现、购买U币的方式将电诈资金转移,并从中获利。本案中,卢某转移诈骗资金31320元,周某转移诈骗资金21320元,陆某转移诈骗资金16800元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法院判决

    武陟县法院审理后认为,被告人卢某、周某、陆某为牟取非法利益,在明知“上线”让其提供银行卡是用于收取违法犯罪资金的情况下,仍以提现、购买U币的方式将犯罪所得资金予以转移,其三人的行为均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。本案系共同犯罪,三名被告人均系从犯,鉴于三人到案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,愿意接受处罚,对其可以从轻处罚。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二条等规定,作出如下判决:被告人卢某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,并处罚金五千元;被告人周某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,并处罚金五千元;被告人陆某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,并处罚金三千元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法官提醒

    法官提醒广大群众,电信网络诈骗对社会危害性大,而协助诈骗分子转移资金同样是违法犯罪行为。不要轻信所谓轻松赚钱的“捷径”,特别是涉及提供银行卡、转账等操作时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增强法律意识,守住法律底线,不要将自己的手机卡、银行卡、微信、支付宝账号等出租、出借、出售给他人,更不要因一时贪念,帮助犯罪分子转移诈骗资金,沦为犯罪分子的“工具”,最终毁掉自己的前程。如果发现可疑的转账要求或涉及违法犯罪的线索,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举报,共同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线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法条链接

   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二条  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、转移、收购、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、隐瞒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单位犯前款罪的,对单位判处罚金,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,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。

(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  )

责任编辑:金雪雯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 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